Oliver Ding
Mar 4, 2021

--

你看的那篇文章是来自当时的一个讲座,后来我基于这个讲座的分享,写了一份学习自传。这个细节在这里:

培风书院

除了父亲对我的影响,村里的一座废弃的旧学堂,自幼年到现在,一直对我影响很大。这个旧书院名字为培风书院,早些年间只剩下了门口的牌坊。这个书院建于乾隆四十一年(公元1776年)。

书院牌坊有两幅嵌字对联,其中一幅如下:

上联:培成经纬大才岂徒一艺擅长便算读书种子

下联:风跻唐虞盛世惟是五伦无愧共为名教中人

当我长大在县城求学,在省城求学,乃至工作之后回家探亲,每每路过这个书院的门口,都会久久仰视这幅对联。年纪越大,我仰视这幅对联的时间就越久。我为它拍照,上传到我制作的第一个在线个人相册网站。2004年时,我在自己的blog开设了一个小栏目,用来纪录读书笔记,我把这个小栏目的名字命名为“培风书院”。当时我写到:我很喜欢这幅对联,希望它可以成为自己的座右铭,在“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、笃行”的修身之路上,它可以是一盏指路的明灯。

多年之后,这个书院牌坊被本地人出售给武夷山,培风书院的名字被改名为止止庵。2010年我的第一个孩子出生,为了纪念这个书院,我们为他取名培风(Peiphen)。

我不知道数百年前是谁写下这副对联,他叫什么名字,他的故事又是怎样的酸甜苦辣。当他写下这幅对联时,他的心中在想些什么?显然,这个来自数百年的模因(meme),在当下找到了它的载体,而且成功地传承到下一代。

https://oliverding.gitbooks.io/freesoul/content/1.html

--

--

Oliver Ding
Oliver Ding

Written by Oliver Ding

Founder of CALL(Creative Action Learning Lab), information architect, knowledge curator.

Responses (3)